特朗普真是飘了!想让中国二选一,背刺最大供应商,这是明显误判
发布日期:2025-08-13 16:55 点击次数:175
特朗普最近又整了个大动静。
4月,他突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还甩出个“二选一”的威胁——各国必须选美国还是中国。到了7月,轮到巴西遭殃,所有输美商品一刀切,关税直接加到50%。理由呢?为了替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出气,顺便吓吓金砖国家。
这几笔操作,让人看出了一个词:任性。
问题是,任性归任性,国际政治可不是看谁脾气大。特朗普以为关税大棒能把大家吓瘫,结果不仅没奏效,还招来一堆反击。
欧盟第一个回手,对价值72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准备加征反制关税,还考虑动用它的“反胁迫工具”。意思很直接,美国想用经济手段逼我低头?不好意思,欧洲也有锤子。
东南亚国家更不吃这一套。马来西亚直接说,不会为了美国牺牲国家利益。印尼即便被迫和美国签下协议,国内舆论还是骂声一片,觉得这明显是丢了面子。
连美国的“铁杆”日本和韩国,这次都透出不耐烦。面对特朗普的朝令夕改,两边的谈判直接陷进了泥里。
关税战火,很快烧到实处。中国的反制速度很快——而且是精准打击。
今年3月,中国宣布对美国的鸡肉、小麦、玉米等加征15%关税,对大豆、猪肉加征10%。这几样是美国农业的命门。没多久,大豆出口相关的州都开始急了。
4月,中国推出了更狠的一招:中重稀土出口管制。别小看这玩意儿,中国垄断全球90%的重稀土精炼能力。没有这些材料,欧洲汽车行业的高性能磁铁库存,撑不过三个月;美国的军工制造,成本也会嗖嗖上涨。
稀土管制一出,全球汽车、军工产业全都乱了阵脚。特朗普的算盘,本来是喊着保护美国制造,结果一下子捅在了供应链的软肋上。
在谈判桌上,中国也换新阵容——资深贸易专家李成钢接任王受文,成为国际贸易谈判代表。这位“反倾销老手”刚上任就把话语权从政治口号拽回到规则游戏里,在WTO框架下跟美国打细节战。
用规则反击霸权,这招比情绪化回应更狠。美国原本想玩政治施压,可在具体规则博弈上,反倒失了主动。
特朗普对巴西的那手“背刺”,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。7月,同一天巴西交通运输部就和中国签了建设“两洋铁路”的备忘录。
这条铁路如果修成,将从巴西东海岸直通秘鲁钱凯港,全长约6500公里,运大豆、运铁矿,直接绕开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。亚洲买家收货时间能缩短10到12天。
这不仅是经济账,更是战略账。巴西等于在物流命脉上彻底去美国化。
与此同时,中国4月从巴西采购了240万吨大豆,而同期来自美国的大豆进口量……只有1800吨。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巴西总统卢拉的回应也很直接:“巴西不是殖民地!” 随后宣布对美实施对等关税,并加快“巴西新工业计划”,用税收减免和创新激励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。这意思很清楚——别以为我只有大豆可卖,我也要发展自己的硬实力。
反观美国农民,日子可就不好过了。中国减少对美大豆采购后,出口量应声暴跌,每周从7.28万吨掉到1800吨,堪称断崖式下滑。
美国农业出口的损失在2025年一季度就超过270亿美元。许多农场主贷款还不上,只能拿土地抵押,破产率同比上涨30%。那些支持特朗普的农业州,这回算是尝到了真关税的苦味。
更大的变化出现在供应链的走向上。巴西的“两洋铁路”和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,加上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,正在搭出一张绕开美国的新贸易网。
这对中国来说,不只是贸易量的增加,更是战略安全的提升。运输路线不再单一依赖美国控制的通道,跨区域贸易也更具韧性。
而一些美国企业也用实际行动投了票。原本盛行的“中国+1”战略,在算上东南亚的关税和物流损耗后,很多人发现还不如留在中国划算。于是,一部分制造业又回流到中国。
特朗普的“二选一”闹剧,看似狠,实则是逆全球化的豪赌。他想用关税让中国低头,结果被稀土和精细的WTO打法化解。他想惩罚巴西,却把巴西推向中国。他声称保护美国农民,却让他们沦为炮灰。
在全球产业链已经深度交织的今天,去用这种硬切割的方式“脱钩”,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。
博弈到这一步,谁被动,谁掌握主动,已经很清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