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吃了一次大亏,只得默默低头
发布日期:2025-08-26 11:35 点击次数:140
今年7月末,白宫把一份只有两三个图表的文件甩上网,直接把印度所有对美出口产品从0%抬到50%关税,芯片、纺织、矿物一股脑齐杀。印度出口公司还在睡午觉,手机连夜响成闹钟:美方买家取消订单、货柜折返、港口堵得像早高峰地铁。微博上一张“美国码头退货”航拍图刷了十万转发,印度网友集体懵圈:咋就轮到我了?
接下来的两周,印度财政部急拉24家行业协会开会,每个人的PPT标题全是“怎么办”。可会议开到第三天,财政部干脆宣布把对中企光伏电池进口关税从40%降到20%,先救急再说。更不体面的是,央行一口气卖掉120亿美元外汇救火,汇率还是止不住往下滑,卢比眨眼贬值1.8%,朋友圈里全是“买黄金”。
不是没求过情。财政部长亲自飞华盛顿,围着特朗普转三圈,换来一句“投资环境太差”。翻译过来就是:懒得理你。回程的机舱里,部长耳机里循环放的是两年前的印媒采访——“印度是全球资本新热土”。现在听着像老梗脱口秀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。5月印巴边境空战,网红飞行员自拍还没发,地面人民就刷到被俘视频。国防部憋三天才发通稿“击落五架敌机”,拿不出半张照片,外国记者追问直接绕台走。内部录音一泄露,分析师直言“雷达看错,弹药快完,全靠民用GPS硬飞”,全网锤爆。曾经跟中国比“龙象之争”的海报,现在被网友改成“纸片象”。
更要命的是,后院里那三张老问题死死卡在门口:土地难征、工人动不动就罢工、税法七拼八补。哪个外商不想跑得飞快?美国出手就是提醒世界:光有廉价劳动力和英语口音不够的。
外冷内热,印度开始琢磨找人帮忙。最早瞄的还是美国,可拜登只给选择题:要么签IPEF开放农业和数据,要么就别想要半导体。国大党马上跳出来喊“卖国”,莫迪只能拖着不签。转身又找俄罗斯买油搞倒手,一年炼油倒赚以往军费十年总和,可眼瞅着七国集团要加二次关税,利润还没焐热就成烫手山芋。
兜兜转转,只剩中国摆在眼前。7月底王毅去新德里,手上三个文件:边境口岸改成24小时通关、中企电动车厂落地、雅鲁藏布江水文资料共享。每一条都问到印度痒处——手机零部件连夜就能到生产线,可信电池厂不用重走研发长征,还能提前预警洪水防止万人被冲走。
可印度人心里还是一根筋:真放开会不会被“反噬”?于是咬着牙一边放行宁德时代,一边在安达曼群岛装雷达;一边让华为试5G,一边只把核心网给爱立信。玩的就是平衡木。这条路线连网友都看清:不求赢,只求别再被甩十条街。
进不进?窗口只剩五年。原因简单粗暴:中国产业正向越南、印尼搬家,印度如果再拖,机会直接归零。内阁桌上那份七项让步清单已经画满批注,第一条写着“降低光伏税”,第二条“恢复北上广—德里直飞”,从机场到发电站全闭环。只要莫迪肯签字,外资就能立刻流进来,失业率年底就能掉几个点。
可回头再看国内:土地征收改革两年前被农民抗议暴打,劳工法被两亿人游行吓得搁浅,税法改革逼得地方财政嗷嗷叫。每一步都踩雷。莫迪若不能重演2016废钞夜的硬核操作,光喊“印度世纪”就纯属背景音乐。
现在最惨的是出口公司老。50%关税直接抹平利润,老板天天刷TIKTOK看同行跑路越南,一边骂娘一边把厂房改成仓库。印度商工部内部文件说得很冷:每拖一个月,就有3%手机订单漂去东南亚。庙堂上还在开会,庙下已浓烟滚滚。
财政部悄悄把中企投资审批从90天缩到30天,国大党立刻开喷“殖民2.0”。可另一边,“给钱就真香”的现实更响亮:同一周,三星关停了北方邦一条旧机器线,韩国人把更新产地写了越南。Twitter热搜窜出三行大字:“教训就在眼前”。
莫迪此刻的处境像极了一位高三学生:明明不会做的题堆成山,却必须立刻交卷。答对中国这题,高铁十年内回本;答错美国那题,每年偷走的就是两千亿。两边都不是送分题。唯一的确定性是,时间真的不等人:洞朗对面的中国工程队白天挖隧道,晚上打混凝土,而印度这边连个沥青招标都能吵三年。
坊间传言,月底莫迪准备飞北京。机场要不要挂欢迎横幅已被吵成内娱番外,更有小道消息说行程连回程机票都没定——谈得拢就多待两天,谈崩搭上红眼航班回家挨骂。无论往哪边走,莫迪的手机里都得先装一个汇率计时器,每跌一个点,大选时就有十万张选票离他远去。
下一步?剧情没有剧本。唯一可以确认的是:光喊口号救不了印度,也唬不住特朗普;想翻盘,只能把刺痛的巴掌印糊成门票,让自家屋子先不漏雨。
说到底,印度面前就一条道:咬牙改革,拿疼换路;要么拖成背景板,被邻国甩得更远。印度往哪迈腿,你心里押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