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购置税恢复征收:消费者帮产业扛过苦,现在要被“割韭菜”?
发布日期:2025-10-07 10:04 点击次数:128
一直以来,新能源车能吸引大批消费者,“免征购置税”是绕不开的关键福利。
毕竟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一笔省下的购置税,可能是几个月的生活费,或是孩子的教育开支。也正因这份实惠,越来越多人愿意投身绿色出行的浪潮——可以说,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,陪着新能源产业从无人问津走到如今的主流地位。
可如今,一则消息突然砸下来,像平地惊雷——2026年起,新能源购置税要恢复征收了。
虽说政策里提了“减半征收”,还设了“每辆1.5万元的减免上限”,但对满心期待继续享受实惠的消费者而言,这依旧是当头一棒:当初喊着“共促产业发展”,现在产业起来了,就要拿消费者开刀?
01 | 政策扶起来的产业,刚熬出头就“卸磨杀驴”?
回溯一下,自2014年开始,国家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,特意开启了“免征购置税”的绿色通道。
那时候的新能源车,续航短、充电难、价格高,没多少人愿意买。是这份购置税优惠,给了消费者尝试的勇气,也给了车企活下去的底气。
这一政策的效果很明显:新能源汽车产销一路高歌猛进,新车销量占比逐年攀升。就拿今年1-8月的数据来说,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达到808.8万辆,同比增长30.1%,在整体汽车国内销量中占比更是高达48%。
可以说,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,早已不是当年需要“扶着走”的幼苗,而是长成了能独当一面、甚至赚得盆满钵满的产业。
可偏偏在这个时候,政策急着调整,要恢复征收购置税。这背后到底是何居心?
外界早有传言,说是国家财政税收紧张,急需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钱。难道事实真的如此?用曾经支持产业的消费者的利益,来填补财政缺口,这不是“卸磨杀驴”是什么?这合理吗?
02 | 一笔账算透:普通家庭要多掏的钱,是多少天的血汗?
咱们不妨拿具体的车型算笔账,看看消费者到底要多花多少冤枉钱,这些钱又意味着什么。
假设买一辆25万元的新能源车——这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选择:
在免征购置税的政策下,按照10%的税率,消费者能省下2.5万元,相当于一个月薪5000元的人,不吃不喝攒5个月的钱;可从2026年开始,情况就变了——得按照5%的税率缴纳购置税,一下就要多掏出1.25万元。
别小看这1.25万元:
对一个三口之家来说,这可能是3个月的菜钱,能买近千斤大米;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,这可能是孩子一学期的兴趣班费用,或是一套不错的学习资料;对家里有老人的家庭来说,这可能是一次常规体检的费用,或是几盒常用药的钱。
这些钱,不是大风刮来的,是消费者早出晚归、从牙缝里省出来的。凭什么产业发展起来了,车企赚够了钱,本该由产业承担的成本,却要平白无故转嫁到消费者头上?凭什么我们的血汗钱,要为别人的“成功”买单?
03 | 车企赚得盆满钵满,却让消费者“扛雷”?
更让人愤怒的是,看看那些新能源车企的现状——它们根本不是“没钱”,而是“赚翻了”。
尤其是比亚迪、特斯拉这样的头部巨头:
比亚迪2024年全年净利润突破300亿元,平均一天赚8000多万;特斯拉在华营收轻松超过千亿元,单车利润比很多国产车企的单车售价都高。
这样的企业,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的规模效应、技术降本,来消化一部分购置税成本——哪怕是少赚一点,也能让消费者少掏点钱。
可现在呢?政策刚一调整,它们就像没事人一样,心安理得地看着消费者独自承担这额外支出。甚至有车企已经在暗中酝酿涨价,美其名曰“应对政策变动”,把成本完完全全转嫁给消费者。
这公平吗?当初政策扶持车企的时候,没见谁喊着“要公平”;现在要消费者多掏钱了,却没人出来说句公道话。难道消费者就活该被当成“提款机”,为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买单,甚至为车企的利润“兜底”?
最让人寒心的:消费者连说“不”的机会都没有?
如果说多掏钱让人愤怒,那更让人寒心的,是消费者在这场政策变动中,连一点话语权都没有。
相关部门在调整这项政策时,似乎完全没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眼里:
有没有走进社区,问问普通家庭的想法?有没有开过听证会,听听工薪阶层的声音?有没有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,看看这项政策会让多少人放弃买新能源车?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。
消费者在这场政策变动中,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:我们没有发声的渠道,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,只能等着政策落地,然后乖乖多掏钱。就像待宰的羔羊,连说“不”的机会都没有。
这不是政策调整,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背叛!
说到底,新能源购置税恢复征收,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调整,实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犯,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彻底背叛。
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,消费者从来不是“旁观者”,而是“参与者”,甚至是“推动者”。我们用自己的积蓄,支持新能源汽车从“没人要”变成“香饽饽”;我们用自己的选择,帮新能源产业扛过最艰难的日子。
可现在,产业壮大了,车企赚钱了,政策却转身把刀对准了我们。这不是背叛是什么?
不能让消费者成为被遗忘的群体,更不能让我们的血汗钱,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肆意掠夺。
相关部门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,必须重新审视这一政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。否则,失去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,更是消费者对政策的信任,对产业的期待!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