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
88彩

热线电话:

为何一年两箱油会成为常态?买车却不开的大有人在,车主说出了真相

发布日期:2025-11-21 16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这事让月挺有感触,身边这样的车主真不少,小区停车场里,好多车常年占着车位,车身上的落叶堆了又清、清了又堆,一看就是长期没动过的样子。

说实话,放在十年前,买车不开是不可想象的事。那时候谁家买了车,恨不得天天开出去兜风,逢年过节走亲戚更是必当 "座驾",车是身份的象征,也是出行的刚需。

可现在不一样了,越来越多的人把车买回家,却让它成了 "闲置资产",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原因?

月跟不少车主聊过,也观察了身边的情况,发现这事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。

首先得说通勤模式的改变,这绝对是关键原因之一。疫情之后,很多公司都保留了远程办公的制度,月的同事里,有一半以上都是一周只去公司 1-2 次,剩下的时间在家办公。

以前每天往返几十公里的通勤路,现在直接省了,车自然就开得少了。

就拿月的朋友小张来说,他在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上班,家离公司 25 公里,以前天天开车上下班,一个月油费就得 800 多,现在一周只去公司两天,地铁直达还不用找车位,开车反而成了麻烦事,半年下来油表都没怎么动过。

除了通勤需求减少,养车成本太高也是车主们不开车的重要原因。买车只是一次性支出,后续的保养、保险、停车费才是 "吞金兽"。

月算了笔账,一台 10 万左右的家用车,一年的交强险加商业险大概 3000-4000 元,就算你一天不开,这笔钱也得交。再加上停车费,一线城市小区里的固定车位,一个月租金普遍在 500-800 元,写字楼的临时停车费更贵,一天下来 50-100 元都是常事。

还有保养费,就算开得少,一年一次的基础保养也得花 500-1000 元。这么算下来,一台车一年的固定养车成本至少得 1 万元,这还没算油费和偶尔的违章罚款。

对比之下,公共交通的成本就低多了,一个月地铁公交费顶多 200 元,一年下来才 2400 元,差距一目了然。不少车主都说,不是不想开,是开不起,尤其是月薪几千块的年轻人,养车钱都快赶上半个月工资了,能不开就不开。

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的完善,也让私家车的必要性大大降低。这些年,国内的地铁线路越修越密,像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这些大城市,地铁网络基本覆盖了主要商圈、住宅区和办公区,出门坐地铁又快又省心,还不用考虑堵车和停车问题。

就算是二三线城市,地铁、BRT 快速公交也在不断普及,比如苏州、宁波,现在坐公共交通就能直达大部分地方。除了公共交通,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、网约车也越来越方便,短途出行骑共享单车,几块钱就能解决;跨城出行打网约车,比自己开车还划算,还不用费心找路。

月的表妹在杭州工作,平时上下班骑共享单车,周末出去玩要么坐地铁要么打网约车,她的车放在小区里,三个月才开了一次,还是因为要回老家送东西。她说,现在出门根本不用想开车,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已经能满足所有需求,开车反而多了很多麻烦。

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不能忽视。以前,买车是很多家庭的 "头等大事",是身份和经济实力的象征,不管用不用得上,都想早点买。

但现在的年轻人,尤其是 90 后、00 后,更看重实用和性价比,不再把车当 "面子工程"。他们觉得,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,而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,如果平时用不上,没必要为了 "有车" 这个名头去花钱养车。

月认识的一个 00 后小伙子,刚工作两年就买了车,本来是想通勤用,后来发现公司有班车,平时出门也不用开车,现在车基本停在老家,只有过年回家才开。他说,买车的时候有点冲动,现在觉得挺没必要的,早知道不如把钱存起来,或者用来提升自己。

还有不少家庭,买车是为了应急,比如节假日回老家、全家出游,平时则尽量不开,这种 "备用车" 的理念越来越普遍。

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也让 "一年两箱油" 成了更常见的现象。现在很多人买的是插电混动汽车,平时在市区通勤用电,成本低还环保,只有跑长途的时候才会用油。

而纯电动汽车的车主,更是基本用不上油,油箱里的油可能一年都用不完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4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 3000 万辆,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达到 70%。

就拿月的邻居李姐来说,她买的是插电混动汽车,平时上下班用电,一周充电费才 20 多块,只有去年国庆自驾游的时候用了一次油,一箱油跑了来回,剩下的油到现在还没用完。她说,买新能源车就是图用电划算,现在油对她来说,只是长途出行的 "备用选项",一年两箱油都算多的。

当然,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让车主不得不把车闲置。比如有些人为了孩子上学,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,老家的车就只能放在那里;还有些人经常出差,一年到头在家没几天,车自然开得少。

月的表哥就是这样,他做销售工作,常年在外地跑,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,他的车放在小区里,一年顶多开三次,每次都是回来探亲的时候用用,油箱里的油放久了都得换掉。

有人可能会说,买车不开就是浪费,还占着停车位,挺不划算的。但月觉得,这事不能这么简单看。

车主们买车却不开,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有了更多更优的选择,是交通体系完善、消费观念进步的体现。以前大家只能依赖私家车出行,现在可以选择公共交通、共享出行,甚至远程办公,这说明我们的城市发展越来越成熟,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。

不过话说回来,买车不开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车辆长期闲置会导致电瓶亏电、轮胎老化,反而增加了保养成本;还有些小区停车位紧张,闲置的车辆占着车位,也影响了其他车主的使用。

但这些问题,更多是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解决的,比如车主可以定期启动车辆给电瓶充电,或者把闲置的车位租出去,既避免了资源浪费,还能增加一点收入。

月觉得,"一年两箱油" 成为常态,不是坏事,反而反映了社会的进步。它说明我们的交通越来越便捷,养车成本越来越透明,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务实。

未来,随着公共交通的进一步完善、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普及,以及远程办公的常态化,这种现象可能会越来越普遍。对于车主来说,买车不再是 "买了就得开",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使用,这才是买车的真正意义:为生活提供便利,而不是成为生活的负担。

最后月想说,买车是大事,大家在买车之前,不妨先想想自己的实际需求,比如通勤距离、使用频率、养车成本等,再决定要不要买、买什么样的车。如果平时用不上,没必要盲目跟风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
而对于已经买了车却开得少的车主,也不用觉得浪费,这只能说明你有更优的出行选择,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。毕竟,生活的便利和舒心,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,不是吗?

声明: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,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,请注意甄别。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,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,仅传播正能量。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,但信息可能会更新,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。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,请大家理性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