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
88彩

热线电话:

国家出手修订《价格法》,下半年物价“要涨了”?能不能反内卷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2 05:13    点击次数:201

前言

2025年7月24日,国家发改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《价格法修正草案(征求意见稿)》,这是该法自1998年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。

修订直指当前经济两大痛点:通缩风险与低价无序竞争。

所以本次修订会引起下半年物价的上涨吗?

是否能够真正的反内卷?

普通人的物价福利将结束吗?房价还会“跌”下去吗?

一、新修《价格法》

1. 明确“低价倾销”新定义

草案将“为排挤对手或独占市场,低于成本价倾销”列为重点打击对象,并首次将“服务”纳入规制范围,覆盖电商、外卖、网约车等平台经济。

典型案例包括外卖平台通过算法强制商家参与补贴战、车企非理性降价清库存等。

2. 填补数字监管真空

新增“利用数据、算法、技术实施价格倾销”的违法条款,要求企业建立“算法-成本-价格”透明化解释链条,破解“算法黑箱”操纵定价问题。

3. 释放强监管信号

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蒋毅强调,此次修法旨在“扭转通缩预期”,防止“内卷式竞争导致质量下降、服务缩水”的恶性循环。

二、供给侧“去产能”攻坚:多行业同步围剿低价

配合修法,各部委已针对产能过剩行业展开雷霆行动,强制收缩供给端:

汽车 中央指导组约谈车企 叫停非理性降价,压缩4S店库存,比如(比亚迪)

外卖 市监总局两度约谈平台 限制补贴力度,规范定价规则,(比如商战外卖)

能源/光伏 能源局严查煤矿超产、工信部规范光伏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,稳定价格

猪肉 农业部引导调减生猪产能 平衡供需,防价格暴涨暴跌

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出清过剩产能,打破“供给过剩→降价→利润萎缩→裁员降薪→需求减弱”的通缩链条。

三、所以价格为啥要上涨?

物价回升的“双刃剑”效应,尽管政策力推PPI(工业价格)、CPI(消费价格)回升,但需求端疲软构成硬约束

消费者敏感度飙升,猪肉价从10元/斤涨至15元后,居民购买量减少30%-40%,“刚需品替代消费”普遍。

收入增长滞后,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.1%,低于GDP5.3%的增幅,制约消费能力。

当前经济本质是“需求不足型过剩”,仅靠供给侧收缩恐难根治,短期政策空间有限。

上半年GDP增速5.3%超额完成目标,政策预留空间;

2025年为“十五五”规划开局年,大规模刺激概率低。

政治局会议提出“扩内需深化改革”,但具体措施如消费券、个税调整、保障房建设仍待落地。

专家指出,若需求端无实质改善,强制提价可能引发“滞胀”。

结语:

《价格法》修订是打破通缩预期的关键落子,但绝非万能解药。

当外卖平台收缩补贴、猪肉重上15元/斤、车企告别“价格战”,消费者是否愿意打开钱包,仍取决于口袋深处的底气。

物价回升易,需求复苏难——这场经济突围战的下半场,刚刚拉开帷幕。

但是普通人能预知到的更大的陷阱,是此次价格战是否能够缓解房价下跌的速度?

毕竟大量的按揭贷款,如果断供,将对银行和经济体造成巨大的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