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年前买的养老保险如今仅退200元:谁该为断裂的政策延续性
发布日期:2025-08-29 01:33 点击次数:101
1995年,65岁的张老汉满怀希望地缴纳了300元"老农保",如今29年过去,这笔寄托着养老希望的"巨款"却被告知只能退还200元。这不是个例,而是整个"老农保"群体的集体困境。当政策承诺与现实兑现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时,我们不得不质问:这种政策断层该由谁来负责?
翻开当年的政策文件,白纸黑字承诺"缴费满10年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"。但现实却是,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,老农保被直接"归零处理"。数据显示,全国约有1300万老农保参保人遭遇类似的兑现困境,涉及资金缺口高达数十亿元。
更令人心寒的是对比效应。当年同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群体,如今普遍能领取2000-3000元/月的养老金,而老农保群体却面临着"缴费300退200"的荒谬现实。这种巨大的待遇落差,暴露出的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性断裂。
政策制定者常用"历史局限性"来解释这种断层,但老百姓的朴素逻辑是:既然能推出新政策,为何不能做好新旧衔接?当年收取保费时的承诺,难道随着文件更迭就能一笔勾销?这种"新官不理旧账"的做法,损害的不仅是群众利益,更是政府的公信力。
眼下,这些参保老人最年轻的都已七八十岁。他们等不起下一个"政策完善期",需要的是立即、直接的补偿方案。是时候建立政策延续性问责机制了——凡是造成群众利益受损的政策变更,必须同步制定补偿方案,明确责任主体,而不是让普通百姓成为制度转型的牺牲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