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仁东扭亏重整,ST松发转型提速,ST威尔联创仍待观察
发布日期:2025-09-18 16:48 点击次数:60
咱们说起ST股,估计不少人脑海里都立马冒出“跌跌不休”“风险高”“敢赌敢赢”这类标签,有点像那种自带混沌气场的神秘存在,看着危险,其实说不定谁先翻盘赚得大喜特喜呢,这不,*ST仁东、*ST松发、ST威尔、ST联创这伙兄弟最近风头正劲,你说他们谁最有希望一脱帽子恢复“正常身份”呢,这事还真得仔细扒扒。
先甩出一个大问题给大家——都说ST股摘帽难于上青天,这几家公司到底凭的是什么翻身?是业绩突然飙升?还是被大佬资本“拯救”?还是行业风口上顺势起舞?还是一正资产二现金流三业务模式齐齐发力?反正,有人觉得某只股票涨停,“摘帽在即”,马上就跟风冲进去,但你细看报表、查查舆情,那里面比电视剧还精彩,谁胜谁负,最后可能落差巨到让人一夜掉光头发。所以,这回我来做个“侦探”,带你一层层剥开这四家ST公司的现状、招数和未来路——到底是谁最有把握站出来说:“我先摘!”
其实,说到ST股那点事儿,熟悉市场的小伙伴都懂,摘帽这一步不是拍脑门做决定,必须要有硬杠杠在那儿,比如业绩连年回暖、净资产得彻底洗白、老债务要比之前干净,业务不能再是烂泥扶不上墙。有时候,资本运作又像救命稻草,但你要说光靠钞能力就能彻底翻身?未必,毕竟有些公司“借壳”“操盘”那套书还真是一本难念的经。说白了,这几家到底谁最有戏,就是看谁把自己打理得最体面,谁的后劲储备得最能打。
先来扒一扒*ST仁东这个主角,公司2025年上半年数披出来的时候,业内不少人都惊了一跳——归母净利润一下子就是3.47亿,直接一口气实现扭亏,甩掉以往那种连亏几年的包袱,有种“鲤鱼跃龙门”的味道。你要问是什么神操作,重整彻底搞定债务问题肯定是不得不提的一步棋,不然之前大家都在喊的“债台高筑”真变成了绊脚石,公司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,毕竟很多ST公司能拖,也就是拖着负担一步步等机会。
另外,引入新鲜血液也很关键。中信资本、广州资产这些机构不是小打小闹,属于市场里比较有名的“大款”,靠他们的加入,财务颜值瞬间提升不止一格。老股民都说,引资就是给公司打了“强心针”,后续融资、业务拓展都能灵活得多。最亮眼的还得说它的主业:第三方支付,跨境支付这块今年据说交易量就干到了825亿,增速眼看着就像给高铁上了涡轮,不仅客户越来越多,规模每一年都往高处猛窜,合利宝在行业内拼得也是不亦乐乎。“业务趋稳+资产回正”,这两项硬指标其实在“摘帽预选赛”里算实力担当了,如果后续不搞出异常新闻、或者突然遭遇天灾人祸,摘帽几乎近在眼前。
话说回来,这事儿你看着好像顺风顺水,其实业内还是有一丝担忧——比如后续经营能力是不是还这么强,能不能持续把账做得漂漂亮亮,毕竟ST公司最怕的就是“昙花一现”,今年挣钱明年又亏损血崩。说直白点,就是摘帽不是终点,是新一轮竞争的开端。
转过头看看*ST松发,这家公司今年也是极限大变身,原来是陶瓷制造老江湖,咱小时候用的杯盘碗罐可能就出自他们家。但最近突然玩了票大的,直接“变脸”成船舶与装备大厂,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,把老业务一脚踢开,专踏高科技制造业风口。上半年营业收入直接飙到66.8亿,还增长了三倍多,净利润更是6.47亿,到这有种“苦尽甘来”的既视感。
之所以能有这“荣耀时刻”,要归功于新合并的恒力重工,这一块拖着全球前列的订单量,简直是“订单不是难事,生产才是拼命”。恒力重工的手持订单排期已经排到2029年,意思就是未来五年你都别担心业务会断档了。“行业地位”这标签,今年算是真正贴上了。资产重组报告已经给出乐观预期,今年预计净利润能到11.27亿,连财务师都说,“只要2025年报如期发布,几乎等着公司‘表演摘帽仪式’”,可见信心不是空穴来风。
当然,这种大刀阔斧的转型也并非万无一失,从陶瓷到船舶,完全两个世界,转型期究竟能不能稳稳撑到最后还得实际业绩和订单消化来检验。船舶制造可不是小儿科,竞争对手也是满地都是“狼”,想巩固业务领地,还需要严防外部环境起风浪。
说完这两个领头羊,看看后面跟跑的ST威尔和ST联创吧。ST威尔其实有点“边缘逆袭”的味道,营业收入今年才5093万,不降反升,反而比去年缩水了足足26.7%。但最神奇的还是利润,去年那会儿还亏得七百多万,今年猝不及防就拐头变成了1.77亿的净利润。你要问当中有没有什么奇招?今年5月公司完成了重大资产出售,把以前主营的自动化仪表那块业务一刀切掉,那笔交易之后,主营业务也彻底“换赛道”,现在主攻汽车检具制造。
有人会问,这汽车检具又能有多大的金矿?其实说到底,这种行业讲究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,干得好有前途,但也不是那种能让公司一夜暴富的领域。再加之,公司业务结构刚改动完要磨合,后续有没有稳定的收入增长还得看时间验证。说一千道一万,摘帽的路上光扭亏还不够,稳定性和成长空间才是王道。
话说到ST联创,这家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算有点小幅进步——增长了约13%,达到4.43亿,利润拉高到1169万,幅度是挺喜人的,但是别忘了,绝对值还不算太大,公司业务主要在含氟新材料领域,附加值算是有潜力,但“四代制冷剂”听起来有科幻范儿,实际上可不是全球独有,目前行业竞争也瞪着眼,看谁能跑出来成为头部。
联创毛利率上去了,业务也慢慢打开局面,但你要说摘帽?还得磨磨业绩、练练体格,等爆点真正出来才敢公开“定制帽子”。行业壁垒和市场份额两座大山横在前头,想摘帽就要持续突破。
看下来,这几家公司的“摘帽能量”其实一目了然:*ST仁东和*ST松发凭借资产结构调整、业务迅猛扩展,直接把摘帽的门槛踩在脚下;前者重整带来的稳定性强,支付业务成色足,投资机构加持后基本可以坐等好消息;后者借着产业升级,靠高科技订单撑起业绩预期,外界等着年底财报一出就开庆功。至于ST威尔和ST联创,虽然也实现了扭亏,但还处于爬坡阶段,后续荣耀能否常驻,属实难说。
话说回来,ST股的世界其实跟我们普通人挺像的,谁也没法保证明天是不是一夜翻盘,一次“摘帽”成功不代表永久太平,公司怎么运营、行业风向怎么变说不好,风云变幻,你看着今天风头最劲,明天可能又得看谁不停加油努力。
说到底,投资ST股有点像看《浪姐》,谁会逆袭站C位,只能边走边看。光用财务数据或年度业绩下定论,未免太小儿科,行业竞争、公司治理、外部环境每一步都能影响摘帽进度。想要跟风买票就冲,得做好“帽子摘了还可能再戴上”的心理准备,风浪未平,波澜迭起。
如果非要用一句话结尾,那就是:摘帽不是终点,倒像新赛道的起跑线,业绩、治理、行业优势缺一不可,谁先站出来,才是真的牛。你说,哪家最有戏?要不评论区里大家聊聊,看看你心里那顶“帽子”会不会甩得最潇洒?
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、文明的社会风尚,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