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
88彩

热线电话:

冻结147亿也没效!安世坚持必须用人民币结算,荷兰拿了个空壳?美国态度令人琢磨,中方划出红线

发布日期:2025-11-23 13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德国沃尔夫斯堡,大众汽车总部的会议室里,气氛怕是比西伯利亚的寒流还要冷。

桌上的报告白纸黑字写得清楚,车规级功率芯片的库存,最多还能撑三个星期。

这意味着,一旦芯片断供,这座欧洲最庞大的汽车工厂就得停产。不光是大众,宝马、奔驰这些叫得上名号的巨头,日子同样不好过。

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,人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:芯片到底什么时候能到?

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9月30号那天说起。

荷兰政府翻出了一部冷战时期的老法律,叫《商品供应法》,理由冠冕堂皇,“为防止技术外流,保障国家安全”。

紧接着,他们就对安世半导体(Nexperia)的荷兰总部动手了。

中方CEO张学政被当场罢免,公司高达14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也被冻结。

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又快又狠,看上去像是荷兰在全球科技战里下的一步狠棋。

可荷兰人这算盘打得噼啪响,可惜打错了。

他们以为控制了安世的荷兰总部,就等于扼住了全球车规级芯片的咽喉。

但懂行的人都知道,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,根子早就扎在了别处。

荷兰那个所谓的“总部”,说白了,就是个在法律上注册的地址,除了几间办公室,几乎什么都没有。

安世真正的“心脏”和“造血干细胞”,远在中国的东莞。

全球每生产10颗车规级功率芯片,就有7颗出自东莞的工厂。安世公司70%的封装产能,都在那里。

没有东莞工厂的产线、设备和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,荷兰人手里那个总部,连一片合格的芯片都造不出来。

路透社的报道说得更直接,一针见血:“现在只有中国能生产并供应安世的芯片”。

这话等于直接掀了荷兰政府的底牌,让他们想掌控全球芯片命脉的念头,成了个笑话。

荷兰政府这么着急动手,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影子。

就在动手的前一天,也就是9月29号,美国刚刚升级了对华的出口管制。

再往前倒几个月,2025年6月,美国就派人给荷兰递过话,明里暗里要求安世半导体“去中国化”。

他们甚至把撤换中国籍CEO,当成是将安世从实体清单里拿出来的交换条件。

荷兰这边,连安世内部的一些外籍高管都积极配合,这前脚后脚的,说没提前打过招呼,谁信?

可美国和荷兰都没想到,他们以为的将军,其实一步就走进了死胡同。

荷兰动手没几天,中国的反制就来了。

10月4日,中国商务部直接发布出口管制,禁止安世中国向海外出口任何芯片和相关物料。

这一下,全球汽车产业链瞬间就绷紧了。最先扛不住的,就是欧洲那帮车企。

大众那边急得火烧眉毛,德国总理的办公室估计都接了不少求助电话。

就在欧洲车企以为要“断粮”的时候,事情又有了转机。

安世中国那边放出话来:可以恢复供货。

但加了一个谁也绕不开的条件:所有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,并且只供应中国市场。

这一招,真是釜底抽薪。

以前安世的交易,大多是用美元结算。现在改成人民币,钱款直接流进中国的银行体系,荷兰想冻结也够不着了。

美国最爱搞的“长臂管辖”,在这件事上,也彻底没了用武之地。

欧洲车企的反应,一下子就分成了两派。

宝马、大众这些常年在中国市场赚钱的公司,二话没说,立马就签了人民币结算的合同。

他们在中国的生意做得那么大,手里有的是人民币储备,停产的损失和换个货币结算,哪个更划算,他们心里清楚得很。

可另外一些欧洲品牌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。

他们手里没有足够的人民币,只能满世界去找地方换。

那阵仗,跟抢热门演唱会的门票差不多,只不过大家抢的不是票,而是人民币的额度。

安世的芯片,一下子成了硬通货,谁不按新规矩来,谁就得被踢出局。

这事儿带来的影响,远不止是几家车企买芯片那么简单。

人民币国际化,借着这个机会,实实在在地往前迈了一大步。

以前,人民币的跨境结算,百分之七十都集中在石油、铁矿石这些大宗商品上。那些东西价格波动大,替代品也多,很难形成稳定的信用。

但高端芯片不一样,这是现代工业的核心,是命根子。

安世这波操作,等于是在全球制造业的心脏里,硬生生植入了一个人民币支付的模块。

这下,整个链条都动了起来。

宝马用人民币付了芯片的钱,那给宝马供货的德国变速箱厂、法国特种钢厂、日本轴承商,也得跟着用人民币来结算,不然他们收不到钱。

于是,一大批以前可能连人民币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二级、三级供应商,现在也必须去开人民币账户,研究汇率。

人民币就像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一样,顺着汽车产业链,一点点渗透进了全球工业体系的深处。

在活下去的压力面前,用什么钱来买东西,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了。

回过头来看,荷兰政府这番操作,本想靠政治手段抢占产业链的高地,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
他们抢来一个空壳,却实实在在地帮了人民币一个大忙,这种“神助攻”,恐怕他们自己也没想到。

美元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垄断地位,第一次被撬开了一条明显的裂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