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
88彩

热线电话:

中海油前高管袁光宇被查:搞钱色交易、肆无忌惮“靠石油吃石油”
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00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中海油前高管袁光宇被查:搞钱色交易、肆无忌惮“靠石油吃石油”

坊间早有传闻,能源领域一些退休干部的 "余热" 有点不一般 —— 有人退而不休,借着老关系在项目里 "插一脚",有人把当年攒下的 "资源" 变成退休后的 "钱袋子"。直到今年 3 月,袁光宇被查的消息一出来,不少人嘀咕:这下怕是要揭开些内幕了。

从钻井队长到集团副总:25 年晋升路藏着什么?

梳理袁光宇的履历,能看出他在石油系统扎得很深:

1980 年代末 从基层钻井队起步,逐步升任中国海洋石油北方钻井公司总经理

2006 年 11 月 跻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

2009 年 2 月 出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,同时兼任渤海石油管理局等多个核心岗位负责人

2016 年 6 月 升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,次月进入集团领导层,任副总经理、党组成员

2019 年 9 月 因到龄退休,辞任所有职务

2025 年 3 月 1 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布对其立案审查调查

2025 年 7 月 31 日 通报查处结果,开除党籍、取消待遇并移送司法

从基层到高管,25 年的晋升轨迹覆盖了石油开采、管理、决策等关键环节,这也让他的 "靠石油吃石油" 有了操作空间。

通报里的 "套路":能源反腐常见的几类问题

袁光宇被指的问题,在能源系统反腐中并不少见:

对抗组织审查 —— 这几乎是违纪干部的 "标准动作",总想着瞒天过海。

违规接受高消费活动 —— 高尔夫球这类 "雅好",常被当成利益输送的遮羞布,中央八项规定明令禁止,却总有人顶风而上。

权钱交易、利益输送 —— 利用项目承揽、企业经营谋利,是资源密集型行业的高频腐败模式。就像环保系统曾出现过监管人员借整改名义敛财,能源领域则常围着项目审批、物资采购打主意。

退休后 "发挥余威"—— 违规任职、搞营利活动,这在国企退休干部中时有发生,说白了就是把在职时的权力影响力 "变现"。

同类案例看趋势:退休不是 "安全着陆" 的通行证

翻开近年的反腐通报,退休后被查的案例真不少:

湖南市场监管系统曾通报多起 "选择性执法" 案件,其中就有退休干部利用原职务影响,帮企业规避检查、获取不当利益。

某省能源局原副局长退休 3 年后被查,经查其在职时为多家煤矿企业违规审批开绿灯,退休后通过 "影子公司" 收受好处费。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披露,2024 年全国查处的国企退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,有 38% 涉及利用原职务影响谋利,平均潜伏期达 4.2 年。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4 年年度反腐报告)

这些案例都指向一个事实:退休只是岗位变了,纪律的尺子不会变。

政策红线早划好:哪些行为碰不得?

对照党纪国法,袁光宇的问题其实都踩了明确的红线:

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第八十九条规定,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(离)休后,不得违规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活动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》第三十五条明确,公职人员退休后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,情节严重的,会被取消相应待遇。

就像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禁止建设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,这些规定都是在堵住 "权力变现" 的漏洞,可总有人心存侥幸。

反腐没有 "过期日":监督的网越织越密

从袁光宇案能看出,现在的反腐有两个明显特点:

一是 "全周期管理",不管在职还是退休,只要违纪违法,什么时候发现什么时候查。2024 年中央纪委全会就强调,要深化整治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,能源领域正是重点。

二是 "精准打击",从通报内容看,每一笔违纪违法事实都指向具体问题,不像过去有些通报那么笼统。这说明调查越来越细致,证据越来越扎实。

有人说,退休 5 年还被查,是不是太严了?可想想那些被侵吞的国家资产、被破坏的市场公平,这种 "严" 恰恰是老百姓期待的。

你觉得对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,该从哪些环节再加把劲?来评论区聊聊。

文中非官方通报的案例,为同类现象综合提炼,不对应具体个人或事件

【免责声明】:文章描述的过程与图片均源自网络。为提高可读性,部分细节已润色,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,请理性阅读。本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,无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导。若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迅速删除相关内容。对于事件存疑部分,一经联系,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