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提款机大揭秘!原始股东零成本收割,你的账户正在被“合法”掏空
发布日期:2025-08-23 11:57 点击次数:195
西藏天路股价年内翻倍,却在8月7日突然清仓持有七年未动的中国电建股票。 地方国资委抛售央企资产的操作引发市场哗然,尤其当周雅砻江水电站二期刚拿到发改委批复,内部人的动作比公告更早一步传递信号。
产业资本的撤退早已不是秘密。 7月单周涌现近150份减持公告,电子、机械、计算机三大板块成为重灾区,拟减持金额超21亿元。 盐津铺子高管团队套现4.16亿,宏和科技外资股东抛售7.39亿,摩恩电气因股权质押爆仓被迫割肉9434万,股东们拎着钱袋离场的脚步,比散户听到雷声的速度快得多。
低成本套现才是资本游戏的终极真相。 中银证券股东江西铜业计划减持3%股份,按16.96元股价套现14.13亿元。 这些股份来自IPO前认购,成本不足5.47元,即便股价腰斩仍获利超200%。 更赤裸的是吉比特高管陈拓琳,以54元原始成本减持442.91元高价股,25万股轻松变现1.11亿,足够三代人财富自由。
绝望式减持正在产能过剩行业蔓延。 德方纳米2024年毛利率跌至-4.64%,相当于每卖100元产品倒贴4.6元,净资产质押率高达93.44%。 公司一边扩建14.88万吨新产线,一边看着行业113万吨产能闲置,前任董事长吉学文却精准减持832万股套现近亿。 当经营变成“破产竞赛”,股东跳船比谁都快。
减持公告里清一色的“个人资金需求”,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撤退剧本。 奕瑞科技实控人顾铁一边推动关联公司视涯科技冲刺科创板,一边放任红杉资本四年六轮减持套现18.62亿。 原始股东撤退时,奕瑞科技却豪掷18亿投资顾铁控制的硅基OLED项目,把上市公司当成实控人资本局的提款机。
市场规则漏洞成了收割利器。 晶华新材高管踩着锂电池隔膜产能扩张的利好出货,2022年至今79%的高管减持发生在业绩预告前30天,精准度堪比内幕交易。 更讽刺的是,博济医药实际控制人通过私募基金减持3%股份,绕开直接持股限制,让散户在二级市场接盘却无处追责。
小盘股沦为流动性塌方重灾区。 时空科技股东减持3%股份,而该股日均成交量仅百万级,公告当日买单防线直接被击穿。类似剧情在盟科药业再度上演,这家科创板公司股价已破发至7.73元,但股东仍坚持减持3.5%。 原始股成本接近零的背景下,破发不过是少赚点,绝不耽误套现。
产业资本撤退引发死亡螺旋。 祥鑫科技实控人夫妇减持796万股套现3亿,触发散户恐慌性抛售,单周股价暴跌23%。 明微电子控股股东减持5.66%逼近监管红线,投资者用脚投票导致日换手率飙升至15%当内部人都不愿持有,信心崩塌比资金撤离更致命。
大宗交易成为灰色套利通道。私募以5-7折价格接盘大股东减持股份,锁定6个月后高价卖出,利润与股东分成。 散户因百万门槛被挡在门外,只能眼看着机构瓜分折价筹码。 德方纳米前任董事长通过大宗交易转让股份,接盘方三个月后转手获利32%,散户却因股价腰斩深套。
面对雷暴,投资者只剩四条生存法则。 查股权质押:德方纳米93.44%净资产质押,股东减持后可能彻底弃盘,这类公司直接拉黑。 盯减持成本:盐津铺子高管原始股成本不足10元,现价74元减持等于零成本抽血。 避过剩行业:磷酸铁锂、电子布等赛道越减产越亏,股东撤退往往伴随业绩塌方。 躲流动性陷阱:日均成交低于5000万的股票,大股东抛售3%就可能引发踩踏跌停。
当吉比特高管用25万股换走1.11亿现金,当德方纳米老板在破产边缘套现近亿,当中银证券股东轻松提款14亿,产业资本的算盘声,永远比散户的哀嚎更响亮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