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械碰上最靠谱“带货主播”,中东格局有变,印度很敏感悄悄接受现实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5:02 点击次数:98
沙特和巴基斯坦搞了个大动作,直接签署了正式的共同防御协议。听起来这是中东的常规新闻,但这次不一样,五十年安全合作伙伴关系被拉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
协议白纸黑字写着,只要某一方遭到外部入侵,另一方必须提供军事支援,而且是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。这句话很重,因为有记者追问巴基斯坦会不会给沙特“核保护伞”,沙特方面的回答是:协议涵盖所有军事手段。
如果理解不了这背后的胆子,就想想前不久中东的另一出戏。以色列公然袭击了卡塔尔首都多哈,一番导弹乱窜,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只是谴责,真正的行动寥寥。所有那些全套美式装备,在关键时刻安静得像没插电。原因也简单,美制武器归美军控制,想反击得先问美国点头,这一次,他们放任了以色列。很多中东王室心里是凉的。
所以沙特和巴基斯坦用这份协议宣布,他们不打算再单靠美国撑安全伞了。有人说这是中东版北约的前奏,这话不算空想。阿拉伯-伊斯兰紧急峰会上,类似的安全联盟计划就是讨论热点。沙巴先走了一步,不排除很快有第二个第三个国家加入,中东安全格局里的美式霸权,已经出现松动。
这份协议在军事装备层面,还可能带来一个“不对称”的新变量。中东多国用过中国的装备,但像巴基斯坦这样从武器到维护、自成体系的,几乎没有。就在签协议之前,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还到中国成飞参观,伸出大拇指。当场承诺要在国防生产上加强和中国合作。
这个细节很重要。因为如果巴基斯坦装备体系和生产能力融入中东安全网络,那么“中系装备”可能直接进入区域防御框架。这给了沙特这样的核心国家一个选项,不必所有采购都依赖美方供货。对中国来说,这也是践行“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安全观”的现实落点。
而巴基斯坦现在还有个天然理由输出这种装备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阵子说过一句引发恐慌的话:任何拥有手机的人手里都等于拿着以色列的一部分。这等于暗示,他们有能力用精准定位去“定点清除”任何目标。美国的电子产品,就连手机,都免不了被拿来做这类事。今天是卡塔尔,明天听话不够的,可能就是别人。
对于沙特来说,这份协议不只是军事联盟,它和经济路线绑得很紧。沙特是“一带一路”在中东的核心支点,巴基斯坦是“中巴经济走廊”的旗舰项目,被称作“一带一路”的“明珠”。这两个点连成线,相当于在“一带一路”航道上加了一副防御盾牌。
虽然巴沙协议的目标不是专门保护“一带一路”,但结果就是任何途经两国的项目都增添了一层安全保险。不管是传统安全,还是反恐、防极端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,都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。对过路的能源、贸易、基建项目而言,这种联盟的存在,会让某些潜在的破坏者犹豫一下。
另一端的印度,情绪很复杂。印巴关系几十年来从未真正缓和过,恐怖主义、克什米尔这些老问题长期压在桌面上。上一次印巴冲突后,印度国力受了点伤,莫迪正在努力修复“大国形象”。可现在巴基斯坦抱上了沙特这根粗腿。
一旦印巴再有擦枪走火,沙特不一定派兵,但舆论支援、资金输血、甚至用原油供应做文章,都够让印度头疼。这让印度一直想压着巴基斯坦的企图难以实现。美国这几年对印度态度也没以前热情,双方关系有摩擦,印度只好去找俄罗斯。而俄罗斯为了平衡各方,很可能选择中立。
换句话说,巴基斯坦等于用沙特这块牌,间接牵制了印度的战略动作。印度一些智库已经开始研究,这种新的安全格局会对本国的国防战略,以及地区的稳定造成多大影响。但除了开会研究,不见得真有实用的破解方案。
其实,这份协议的出现,和以色列的行动、美国的态度之间关系很直观。正因为美国放任以色列在中东空域肆意行动,逼得一些国家意识到,跟着美国不意味着安全。沙特和巴基斯坦用行动告诉所有人,他们有另一种安全模式可选。
从美式装备的“静音”状态,到中式装备提前进入视野,再到“一带一路”防御链的意外加固,巴沙合作这一次真不是摆姿态。它背后隐含的是中东国家对未来安全自治的渴望,以及在大国角力间寻找余地的老谋深算。
印度的郁闷,中东的新尝试,美国以往那种一言九鼎的控制力,这次都被放进了一个新坐标里。沙特和巴基斯坦这张新的安全契约,已经摆在了台面上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