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煤竞拍价大跳水,钢厂旺季还能稳住吗?三步看懂市场风向变了
发布日期:2025-08-31 09:59 点击次数:166
晋中灵石高硫主焦煤竞拍价一下子跌了40元/吨,这可不是小打小闹。8月30日这场价格暴跌,把双焦市场的博弈推上新高潮。长治屯留原煤起拍价没动,却直接流拍,安监收紧、产地停减产增多,下游采购热情也降温。这一连串动作,到底是供需关系变了吗?还是贸易商心态在“摇摆”?咱们今天就来聊聊:钢厂的旺季,还能撑得住吗?
一、供给收紧,价格底部支撑力有限
先看山西主产区,安监政策又加码,不少国企矿井已经被口头通知“保守生产”,安全优先成了铁律。数据显示,截至最新一期,中价新华焦煤现货指数报1124点,比之前又下滑6点;竞价指数1185点,也掉了8点;长协指数1028点还算稳定。但线上竞拍流拍越来越多,说白了就是买方观望情绪浓厚。
进口端同样不乐观——澳洲炼焦煤FOB报价跌破190美元/吨,内外倒挂让贸易商有些发愁;俄罗斯资源到港虽然平稳,但高价货终端根本不买账。从整个产业链来看,无论国内还是国际,都在压缩供应和需求空间。
二、需求端分化,“金九银十”能否兑现?
钢厂方面,其实生产积极性还在,只不过采购节奏慢下来,更倾向于按需补库。前期黑色系期货回调,让不少企业开始谨慎操作,不再盲目囤货。有意思的是,第八轮焦炭提涨虽然喊出来,但落地难度太大——毕竟没有足够的下游订单支撑。
传统观点认为,每年9-10月是建材消费旺季,可今年情况有些特殊。如果后续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开工率不能提升,那钢厂补库动力也会跟着打折扣。从历史数据来看(参考2022年同期),如果终端去库速度跟不上,很可能出现库存积压,对原料价格形成反向压力。
三、市场心态转冷,多空拉锯战升级
现在市面上的投机氛围明显淡化,大多数贸易商都选择出货为主,不敢轻易做多。而且最近几天期货盘面波动加剧,一旦消息面风吹草动,就有人抢跑离场。不少人问:是不是通胀利好所有资源股?其实这是个常见误区。现实里,如果下游需求启动不了,即使成本抬升,也未必能带来全行业普涨。
信息增量解析:
1. 产业链延伸:除了钢铁和建筑领域外,下半年汽车制造、电力设备等新兴行业对炼焦煤的实际消耗并未显著增加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告,今年7-8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仅微增0.3%,对上游原材料拉动有限。
2. 数据模型分析:根据Mysteel数据库显示,截至2024年9月初,全国重点港口炼焦煤库存环比下降约2%,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高出15%。这说明即便供应收紧,总体社会库存压力依然存在。
3. 最新政策水印:“沪深交易所公告”2024年9月1日更新指出,目前相关上市公司已将部分非核心矿井纳入限产名单,并加强环保合规审核,这或将进一步影响未来几周现货流通量。
券商观点分歧表格:
| 券商机构 | 对供需格局预判 | 焦煤价格走势预测 |
|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|
| 中信证券 | 安监持续发酵,下半年供应偏紧 | 成材拖累短线震荡,中长期维持弱稳 |
| 中金公司 | 钢厂利润承压,高炉负荷难提升 | 旺季兑现存疑,看好波段机会 |
| 华泰证券 | 基建投资边际改善,有望托底 | 跟随成材节奏,上行空间受限 |
三项可操作建议:
1. 钢企与焦化企业建议继续执行按需采购策略,同时利用期权或远期合约进行风险管理。例如,可通过交割仓单套利锁定部分成本,从而降低突发行情带来的损失概率。
2. 贸易商应密切关注港口及社会库存变化,一旦发现下游补库意愿回暖,可以适时调整出货结构,比如提前布局低硫品种,以防错过阶段性窗口行情。
3. 投资者可以结合宏观经济数据(如PMI、新开工面积)动态调整资产配置,将周期类股票比例控制在20%以内,并适当配置债券型基金以分散系统性风险。
认知误区揭示:“只要旺季到来,所有原材料都会涨。”实际上,没有强劲终端需求做支撑,仅靠传统周期效应很难推动全面上涨。今年地产和基建复苏乏力,是导致双焦行情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你觉得今年“金九银十”还能复制往年的火爆吗?如果没有新的增长动力,这场双弱震荡会不会让更多人改变自己的投资习惯呢?欢迎评论说说你的看法!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